一、活动主题
青春为中国式现代化挺膺担当
二、活动总则
始终把师生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放在首位,坚守意识形态和安全稳定底线;依法依规组织开展各项社会实践,注重构建长效化实践育人工作格局;严实作风,注重知识运用转化,引导广大研究生深入基层一线开展高质量社会实践和科技服务,在乡村振兴、科研攻关等重大行动中投身祖国、建功立业,用实际行动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贡献青春力量。
三、活动时间
2024年7-8月。 
四、团队类型
本年度暑期专业实践分如下团队类型: 
1.乡村振兴促进团。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给中国农业大学科技小院的学生回信精神和习近平总书记考察湖南重要讲话和指示精神,开展农林科技宣传、推广;助力数字乡村建设和智慧农林建设;依托科技小院,将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与生产实践紧密结合、与社会需求紧密结合、与农业农村发展紧密结合,为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提供智力支撑。
2.基层服务实践团。深入社区、企业、农村,紧密结合自身学科专业特色,到基层一线广泛开展科技推广、生态文明建设、法治宣讲、金融普及、环境保护等特色实践服务。
3.博士服务团(团队负责人须为在读博士生,团队博士生人数占比不得少于50%)。聚力乡村振兴和乡村建设,围绕农村产业振兴、文旅振兴、生态振兴等内容开展实践,用专业技术服务湖南乡村振兴。 
  五、工作安排 
  1.项目申报(截至6月28日) 
(1)自主申报。鼓励跨学科、跨学院组队,博士服务团人数10-12人,服务时间原则上不少于15天;其他团队人数不超过8人。组队后需确定项目负责人和指导教师,一般以项目负责人所在学院为指导单位。
申报团队填报《中南林业科技大学研究生暑期专业实践项目申报书》(附件1),团队指导教师、所有团队成员分别签署指导承诺书和安全告知书(附件2),一式一份,附件1-2报各学院汇总。
    项目负责人扫描下方二维码填报项目基本信息。
          
(2)学院推荐。各学院根据申报限额,按序推荐申报项目,并填报《2024年研究生暑期专业实践项目汇总表》(附件3)。
学院汇总后将附件1、2、3纸质版于6月28日下班之前交致远楼308,附件3电子版发到ZYL307@126.com。
2.组织实施(7月-8月中旬) 
团队参照《中南林业科技大学研究生暑期专业实践验收考评指标》(附件4)做好实践活动安排。活动期间,各团队要及时向学校反馈活动情况,通报活动信息,扩大活动影响。活动结束后,完成总结报告撰写。
  各学院要对团队项目进展和成果进行及时宣传报道,主动联系校外新闻媒体,扩大影响力。“林大研声”微信公众号接受各实践团队推文投稿,每个实践团队限1篇活动总稿。投稿要求另行通知。也可自行向“林大青年”等校级平台投稿。
  3.项目总结评比(8月30日前) 
  各实践团需提交项目总结材料,包括:  
  ①《中南林业科技大学研究生暑期专业实践项目验收申请书》《中南林业科技大学研究生暑期专业实践报告》(附件5)。  
  ②《中南林业科技大学研究生暑期专业实践团队优秀个人推荐名单》(附件6),项目负责人亲笔签名,先进个人比例严格控制在团队研究生成员总数40%以内,如超额则按推荐顺序由前到后依次取足名额。  
  ③参与优秀团队的申报须填写《研究生暑期专业实践优秀团队奖申报表》(见附件7),不提交则视为不申报优秀团队。  
  以上①、②、③(不申报优秀团队则无需提交③)依序装订成册,于8月19-21日(上午9:00-11:00,下午15:00-17:00)提交结题材料纸质版至体育看台124(研究生会办公室)。
结项评审由研究生院组织,设立“研究生暑期专业实践优秀团队”和“研究生暑期专业实践先进个人”奖项,对获评优秀的团队予以经费资助。视情况组织召开研究生暑期实践成果展示交流会,进行汇报交流,集中展出优秀实践成果。 
  六、有关要求 
1.拓展渠道,扩大影响覆盖。各学院、团队要主动加强新闻媒体宣传,加强有形有效宣传,营造良好社会氛围,强化思想引领效果。要做好典型选树宣传,挖掘活动中的好做法、好人物作为鲜活案例,引导影响更广泛的青年学生。
2.确保活动实效性和安全性。各学院在活动组织实施中要完善制度规范、突出过程管理,开展必要的思想作风和服务技能培训,可与专业实践教学适当结合,主动争取导师、学院领导支持。加强安全教育和保障,做好前期调研和出发准备,保障学生人身和财产安全,特别是要高度关注极端气候变化和服务地区的自然条件,做好自然灾害和突发事件的应对预案。 
附:各学院推荐限额
| 序号 | 单位 | 申报限额 | 备注 | 
| 1 | 林学院、水土保持学院 | 6 | 
 | 
| 2 | 生命与环境科学学院 | 6 | 
 | 
| 3 | 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 | 6 | 
 | 
| 4 | 风景园林学院 | 4 | 
 | 
| 5 | 食品科学与工程学院 | 4 | 
 | 
| 6 | 电子信息与物理学院 | 2 | 
 | 
| 7 | 法学院 | 1 | 
 | 
| 8 | 国家公园与旅游学院 | 1 | 
 | 
| 9 | 化学与化工学院 | 1 | 
 | 
| 10 | 机械与智能制造学院 | 2 | 
 | 
| 11 | 计算机与数学学院 | 3 | 
 | 
| 12 | 家居与艺术设计学院 | 3 | 
 | 
| 13 | 经济学院 | 3 | 
 | 
| 14 | 前沿交叉学科学院 | 1 | 
 | 
| 15 | 商学院 | 3 | 
 | 
| 16 | 土木工程学院 | 3 | 
 | 
| 17 | 外国语学院 | 1 | 
 | 
| 18 | 物流学院 | 1 | 
 | 
| 19 | 体育与音乐学院 | 1 | 
 | 
| 20 | 马克思主义学院 | 1 | 
 | 
研究生院
2024年6月21日